从愿读开始,班级阅读氛围在悄然改变!丨共读分享
点击上方“读写狮”可以订阅哦
爱读,从愿读开始
首先自我介绍一下,我叫陈婷,是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友爱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。今天是2018年的第四天,能在新年伊始,参加“百班千人”第十一期的思享会,做一件意义的事,我感觉十分荣幸。
本学期,我带领着我们班级的孩子们一起参加了第九、十、十一期的百千共读活动,聆听导师们的每一次共读指导,在群中学习老白千的经验做法,我也从一个开展班级共读活动路上的菜鸟,慢慢起飞,慢慢成长。我的孩子们也从几次共读活动中,体验到不一样的阅读快乐。接下来,谈不上什么经验分享,我只是把我做阅读导读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,欢迎大家批评指正。我今晚交流的题目是《爱读,从愿读开始》。
愿读,就是愿意读书,自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,产生了想要读的内驱力,我认为只有愿意读了,才是开启阅读一本书的第一步。
我观察了本班和本年级的孩子们,其实大多数孩子还是有阅读兴趣的,只是他们自己愿意读的,是些什么书呢?
不难发现,孩子喜欢读的都是漫画,悬疑冒险类的,还有校园小说之类的。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些书呢?漫画,好玩,轻松,读起来无压力;校园小说,贴近孩子的生活,像在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,自然愿意读;悬疑冒险类的更对孩子们的胃口,似乎每个孩子都愿意成为小侦探……可以看出,读书的兴趣特别重要,有了兴趣,自然能全心投入。
那这次第十一期百班千人的共读书,我该如何点燃孩子们的阅读兴趣,吸引孩子走进这本书呢?
《驯鹿苔原》,初听到书名,我其实是一头雾水的,搞不清楚这个书名到底是个动宾词组还是个并列词组,如果是驯鹿、苔原两个词语的并列,那我对驯鹿的了解只停留在知道圣诞老人骑的那头鹿好像是驯鹿,那对苔原更是一无所知,呵呵,原谅我对地理的不熟悉。
《驯鹿苔原》到手,快速的翻阅了一遍,知道了这本书是讲了二战时期的阿拉斯加,伯特和爷爷北上极地苔原地区,狩猎驯鹿的故事。虽然是中国作家谢长华先生写的,但讲述的故事却是离孩子们非常遥远。以我对本班孩子们的了解,这种极地题材的小说他们是没有阅读过的,而且阅读动物小说的经验也很少。那么书中故事发生的地点,以及其中出现的一些动物植物,对于他们来说,都是比较陌生的。我觉得如果阅读的过程中,有认知方面的困难,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阅读体验,从而影响对故事内容的兴趣。那么这本书的读前准备和导读该如何去做呢?
还记得第十期,做《雪精来过》的导读设计,我在发书之前,只对孩子们介绍了童话作家汤汤,然后告诉大家这次的阅读书的名字叫《雪精来过》。
在大家充满好奇与疑问时,紧接着就出示了三选一任务,让孩子们利用周末完成,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,又让孩子对新书有了很大的期待。
周一的新书导读课,就是在孩子们完成的作品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的,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开始阅读,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。
那么这一期的这本《驯鹿苔原》,我想肯定不能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做导读。因为题材的特殊,还考虑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,所以我思考应该从降低阅读难度的角度出发,让孩子们读起来不要因为不理解,不知道而丧失阅读兴趣。我想让孩子们自己愿意去读,而不是因为参加了百千,老师布置我阅读才去读,真正让他们对书有了兴趣,读起来会更顺畅,更有感觉。
发书前一天的语文作业,我布置了这样一张读前准备单。
把书中的一些学生会比较陌生的名词列了出来,让学生通过上网,查阅书籍等方式,查阅相关的信息,浏览相关的图片,提炼信息简要说明。我想,通过这一张准备单,孩子们对书中陌生的名词自己查资料,有了基本的了解,那么在书里再遇到时就不会感到那么陌生与困难了。
第一环节:读前准备单的交流。
首先,从题目入手。先让学生交流驯鹿和苔原的资料,大家互相补充,我也把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通过ppt展示给孩子们,让孩子们看图,读文字再次加深印象。有老师可能要问,为什么孩子们自己查了资料,老师还要在课上重复展示?因为授课是面向全体同学,要知道,全班同学的层次水平是有差距的,孩子们查阅资料,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,作为老师,得照顾到能力水平较弱的孩子,让他们有所得,知道怎样整合信息,提炼信息。
按照这样的方式,我们交流了这些孩子们之前比较陌生的名词,通过看图读文字,他们对这些有了直观的了解。
在这里还跟各位老师说个小插曲,准备单中有个名词是阿拉斯加,是故事发生的地点。本想让孩子查一查这个地名的情况,谁知第一位站起来交流这个词的孩子,说的是阿拉斯加雪橇犬的资料,她以为是让查这个犬种,而且这么认为的孩子不在少数。我想了想,没有直接否定她,我说,其实老师让查的这个词语是个地方的名字。不过没有关系,你瞧这个犬类的名字也带了阿拉斯加,会不会跟这个地方有什么关系?这时候,这个孩子就说了,那我猜可能是阿拉斯加这个地方这种犬特别多,所以以它为名。于是,我接着说,那你能从你查的阿拉斯加雪橇犬的资料中,能猜测一下关于阿拉斯加这个地方的信息吗?孩子说道,我猜测这种雪橇犬所在的阿拉斯加这个地方,可能是在极地,非常非常寒冷,常年冰雪覆盖。你看,虽说是个小意外,但孩子能根据现有的资料有所推测,这个插曲也满美妙的。
第二环节:读前准备单的猜测。
这个环节,是根据读前准备单进行大胆猜测。
我说,大家看,这些名词都是出现在这本书当中的,或许其中就有些重要的信息,大家可以大胆来设想一下,猜测一下本书的内容。
有孩子说,推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二战时期,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后。
有孩子说,可能讲述的是故事的发生地可能在阿拉斯加。
有孩子说,讲述的可能是因纽特人如何在极地生活的故事。
有孩子说,故事一定发生在苔原地带,因为书的题目里就有。
有孩子说,你看,书里有那么多极地动物,会不会讲的是苔原上,那里的动物是如何生存生活的故事。
这一环节,我让孩子们自由说充分想,不作评价。
第三环节:发书,观察封面,二度猜测。
当孩子们充分猜测,已经对这本书产生期待时,我才把早已准备好的书拿出来,一一发给学生,并要求孩子们不要往下翻,就仔细观察封面,你又有了什么新的猜测与想法?
孩子们在观看封面图之后,果然跟刚才猜测不一样了。
有孩子认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个小男孩,他可能是因纽特人;
有孩子觉得那头驯鹿陷在冰雪当中,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;
有孩子看到了小男孩手中的猎枪,猜他是去保护驯鹿;
有孩子联系刚才准备单中的北极狼、北极狐,猜想这些动物是想去捕杀驯鹿,这个小男孩去救它……
孩子们猜想的跟书中内容并不相同,但这就是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的,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呢,读了书他们自然会有所发现。
第四环节:看勒页,印证猜想。
书勒上,是故事的内容简介,我让孩子们自己默读,看看哪些跟你猜的一样,哪些不一样。孩子们默读时的表情,十分专注,有些孩子皱眉,有些流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,当然,因为故事跟他们想的并不一样啊。
我说,大家看了内容简介,好像跟大家猜想的并不一样,孩子们都赞同的点点头。我接着说,那看了故事简介,你肯定还有什么问题想要知道?
伯特和爷爷怎么能与北极狼夫妇做邻居?
伯特和爷爷是怎样狩猎驯鹿的啊?
他们到底在哪发现了驯鹿?
爷爷长眠于冰天雪地,是爷爷死了吗?这是个悲剧吗?
……
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,已经开启了阅读这本《驯鹿苔原》的大门,我想,他们已经从内心对这本书充满的兴趣与好奇,接下来,就是让孩子们自由的阅读,自己去感受这个陌生又新鲜的极地故事吧。
这三期的教师共读活动,我都认真地聆听。李兰老师、祖文老师和乐芬老师的共读指导给我很大启发,为我的班级阅读指导指明了方向。
特别赞成李兰老师在第九期教师共读时提出的“这一类 这一本 这一班”的观点,做整本书阅读,一定要从文本出发,从学生的学情出发。
做导读设计更是如此,我觉得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,书不同,导读策略可以不同,还有就是,读前准备,作为老师,切不可用力过猛,一定一定保护好学生的阅读兴趣。
本学期除了跟随百千的脚步进行了三期共读活动之外,我还参照百千整本书阅读的模式。
带领孩子们阅读了《5月35日》和《好心眼儿巨人》,我们的班级阅读氛围也在悄然改变。
作为语文老师,当我看到孩子们因为阅读汤汤的《雪精来过》,自己买来《水妖咔咔莎》《再见树耳》来读时,我是多么欣喜。
当我看到班级里出现孩子们阅读凯斯特纳的作品
和罗尔德达尔的其他作品的画面时,我倍感欣慰。
我希望能继续跟随百千的脚步,让我的孩子们感受阅读的美好与快乐,也期望自己能够继续学习,不断读书、思考,成为孩子们阅读之路上的点灯人。
福利来袭,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↓↓↓
编辑:寒冰